推进铁路货运市场改革,开展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综合试点。
这不仅在于传统的欧美市场,在以越南、巴西以及多个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中国逆变器企业已经嗅到市场空间增长的契机。存量市场大有可为与光伏组件25年甚至更久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是,作为电气设备,逆变器的使用寿命约在10年到15年左右,这意味着,十年前建成的光伏电站已经逐步进入存量技改的时期,而逆变器将成为技改支出最为重要的部分。
至此,中国逆变器企业全线涵盖各种逆变器类型,并且快速步入上市阶段。除了常规的技改之外,在过去的十年间,还有数十家逆变器企业陆续宣布退出光伏逆变器业务,那么这些已经退出的品牌留下的大批量的逆变器,在面临技改或者维修时,往往是业主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每家逆变器的电路设计不同,不同品牌之间无法进行维修,但这也给现有的逆变器企业腾出了更多的增量空间但直到2019年,全球出货量TOP 10的榜单中,仍有五家国外品牌,除了阳光电源与华为之外,其他几家中国逆变器企业的排名则相对靠后,这意味着,对于中国逆变器企业来说,海外市场仍然大有可为。至此,中国逆变器企业全线涵盖各种逆变器类型,并且快速步入上市阶段。与此同时,随着10-15年前存量光伏电站陆续进入技改阶段以及光储时代的到来,逆变器制造正开启新的黄金十年。
存量市场大有可为与光伏组件25年甚至更久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是,作为电气设备,逆变器的使用寿命约在10年到15年左右,这意味着,十年前建成的光伏电站已经逐步进入存量技改的时期,而逆变器将成为技改支出最为重要的部分。从全球来看,退出市场的逆变器份额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变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分空白很快就被会其他更成熟的逆变器品牌瓜分和占有。在光伏玻璃领域,仅2020年9-12月便有13家企业扩张产能,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其中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2月宣布投资130亿元,扩建新增日产1.2万吨光伏玻璃材料生产线。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2月4日,已有68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业绩预报,其中5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据了解,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其中上游包括硅片、光伏玻璃、单晶棒、光伏背板、多晶硅锭等,中游包括光伏组件、蓄电池、汇流箱等,下游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应用产品。反观晶澳、晶科等业绩表现较好的企业,它们虽然也销售光伏组件,但同时也布局上游硅片等业务,且两部分业务比重基本相当,由此形成了垂直一体化的业务结构。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光伏行业出现价格战,但垂直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可以把自身上游业务资源更多输送给组件销售板块,使销售板块有更充足的弹药打价格战;而业务结构单一的组件销售企业缺乏上游配套,在价格战中更被动。
另一方面,与其他采用核准制的能源不同,光伏发电采用的是备案制,很多经过备案的光伏项目还要看最终的落地情况。行业恢复较快在已披露2020年业绩预报的68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中,有59家企业2020年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数量占比超过八成;30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14家企业扭亏为盈。
202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48.2GW,同比增长60%,累计装机规模为253GW;光伏发电量2605kWh,同比增长16.2%,占总发电量比重也升至3.5%。一方面,部分中游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净利润下滑明显;另一方面,上游企业普遍赚得盆满钵满,并吸引大量业外资本纷纷跨界布局光伏上游产业链,但这也带来竞争升温、产能过剩的新风险。2020年,光伏行业正值当打之年。2020年下半年,上游硅料以及玻璃、胶膜等辅材价格大幅上涨,而下游客户的集采此前已完成,价格早已确定。
据了解,在2020年之前,光伏玻璃等辅材在光伏组件中的成本占比通常低于三成,而2020年辅材成本占比却逼近光伏组件总成本的一半。在扩张产能的13家企业中,福耀玻璃(港股03606)、旗滨集团、德力股份等7家企业属于跨界投资。中国投资协会能源专委会专家王淑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受出口因素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与全球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年度报告》认为,目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疫情存在不确定性,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下汇率也存在波动风险,这些都会影响光伏行业的发展。
这导致那些依赖光伏组件销售业务的企业两头承压,成本压力巨大,利润下滑在所难免。行业内的一些企业如协鑫集成、中利集团等,自身业务结构在调整或者正在经历重组整合,没有很好地抓住产能快速增长的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业绩下滑自然是预料中的情况。
在高利润诱惑下,业内外资本纷纷出手布局光伏产业链上游。王淑娟表示,上述业绩不佳的企业大都存在业务结构单一的问题,它们非常依赖光伏组件销售业务,缺乏对产业链上游的布局。
董晓宇也表示,去年下半年,在供应链涨价风波影响下,一线企业的订单情况明显要好于二三线企业,显示出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预报显示,2020年协鑫集成、中利集团、亿晶光电、东方日升等企业均出现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或者由盈转亏的情况,其中,中利集团净利润预计亏损达26.09亿-29.07亿元,同比下降4871.07%-5421.57%,亏损总额和同比降幅均位列68家光伏企业之首。至于硅料和光伏玻璃涨价的原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光伏行业2020年回顾与2021年展望》(以下简称《年度报告》)中提到,2020年硅料涨价超50%,硅料生产属于化工领域,扩产周期长,自然灾害及事故造成减产,导致短期内供给严重不足;光伏玻璃涨价超100%,全年整体产能属于紧平衡,大尺寸及2mm玻璃结构性紧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光伏行业整体飘红,但产业链上下游不同板块的表现差异明显。王淑娟认为,无论是从各个企业的投资热情来看,还是从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表态来看,2021年光伏行业还会保持增长,但国内新增装机量增幅百分比应该达不到60%这么多,具体能增长多少存不确定性。另外,土地使用税等税费负担也成为光伏平价上网后降本的主要压力。
一方面,2020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增幅之所以能达到60%,是因为2019年新增装机量只有30GW,基数比较低。疫情下,各国相继出台刺激性政策以提振本国经济,新能源是全球普遍认可的投资方向,因此不少刺激性政策都指向光伏行业,这使得全球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旺盛,利好中国光伏行业。
2020年,主营光伏玻璃业务的福莱特、洛阳玻璃,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9.2%-131.52%、456%-530%,主营硅片业务的京运通,净利润同比增长为50%-75%。除了产业链供需方面的问题,国内光伏产业还面临其他一些挑战。
产能大幅扩张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但也会带来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的风险。不仅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光伏市场也实现较快增长。
具体来看,2020年隆基股份净利润预计高达82亿-86亿元,总量位列68家光伏企业之首;而天合光能、信义光能(港股00968)、福斯特、阳光电源、正泰电器、福莱特6家龙头企业净利润也均超过10亿元;露笑科技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53%-611%,增幅位列68家光伏企业之首。竞争升温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玻璃、硅料的大幅涨价虽然让部分光伏组件销售企业压力重重,却让不少上游原材料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组件板块两头承压行业整体增长迅速,但仍有部分企业的业绩表现不佳王淑娟认为,无论是从各个企业的投资热情来看,还是从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表态来看,2021年光伏行业还会保持增长,但国内新增装机量增幅百分比应该达不到60%这么多,具体能增长多少存不确定性。
预报显示,2020年协鑫集成、中利集团、亿晶光电、东方日升等企业均出现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或者由盈转亏的情况,其中,中利集团净利润预计亏损达26.09亿-29.07亿元,同比下降4871.07%-5421.57%,亏损总额和同比降幅均位列68家光伏企业之首。疫情下,各国相继出台刺激性政策以提振本国经济,新能源是全球普遍认可的投资方向,因此不少刺激性政策都指向光伏行业,这使得全球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旺盛,利好中国光伏行业。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专委会专家王淑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受出口因素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与全球市场行情密切相关。据了解,在2020年之前,光伏玻璃等辅材在光伏组件中的成本占比通常低于三成,而2020年辅材成本占比却逼近光伏组件总成本的一半。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2月4日,已有68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业绩预报,其中5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竞争升温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玻璃、硅料的大幅涨价虽然让部分光伏组件销售企业压力重重,却让不少上游原材料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下半年,上游硅料以及玻璃、胶膜等辅材价格大幅上涨,而下游客户的集采此前已完成,价格早已确定。2020年,主营光伏玻璃业务的福莱特、洛阳玻璃,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9.2%-131.52%、456%-530%,主营硅片业务的京运通,净利润同比增长为50%-75%。董晓宇也表示,去年下半年,在供应链涨价风波影响下,一线企业的订单情况明显要好于二三线企业,显示出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在扩张产能的13家企业中,福耀玻璃(港股03606)、旗滨集团、德力股份等7家企业属于跨界投资。
202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48.2GW,同比增长60%,累计装机规模为253GW;光伏发电量2605kWh,同比增长16.2%,占总发电量比重也升至3.5%。这导致那些依赖光伏组件销售业务的企业两头承压,成本压力巨大,利润下滑在所难免。
不仅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光伏市场也实现较快增长。在高利润诱惑下,业内外资本纷纷出手布局光伏产业链上游。
2020年,光伏行业正值当打之年。组件板块两头承压行业整体增长迅速,但仍有部分企业的业绩表现不佳。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